1979年3月初,许世友坐镇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总指挥部,他收到了前线发来的一封电报。电报详细记录了55军163师在三清洞的攻坚战经过,明确指出,敌人据守已久的三清洞要塞被彻底摧毁。许世友原本紧张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
三清洞要塞长期以来被越南黎笋政府视为至关重要的军事据点。那里不仅有着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精良的武器装备,还驻守着上千名经验丰富的越南老兵。而黎笋政府更是将大量的物资送到这里,为的就是保卫这一战略要地。在战斗前,许世友与其他高级指挥官,包括徐向前元帅,都对这场战役保持着谨慎的态度,认为敌人防守极其坚固,虽然最终能够拿下敌阵,但必定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然而,战斗刚刚结束,许世友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在战报中,尽管敌人投入了上千人的兵力,而我军成功摧毁了敌人的要塞,但战报上“歼敌数量”一栏却赫然写着一个“0”。许世友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思索良久,他依旧弄不清楚其中的缘由,忍不住低声自语道:“这个边贵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展开剩余81%提到“边贵祥”,他正是时任163师师长,也是这次三清洞攻坚战的主要指挥官。那么,为什么他在战报中坚持写上“歼敌数量为0”呢?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回顾当时的情形,1979年2月17日,由于越南方面的不断挑衅,我国终于决定采取自卫反击行动,开始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当天清晨,我方战斗机便起飞巡航,海面上的舰艇也开始执行巡逻任务。与此同时,我军地面部队也迅速分为东西两路,发起了猛烈的反击。到了2月底,驻守广西西南端友谊关的第55军接到命令,要在3月1日这一天加入战斗,迅速占领越南的谅山。
谅山是越南最北部的一座城市,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距离中越边境线不足20公里。由于其位置上的战略价值,一直被黎笋政府视为一个军事重镇。战斗开始后,55军的战士们士气高涨,纷纷准备向这个重要城市发起进攻。当天中午,55军的246门大炮猛然开火,朝着谅山发动了猛烈的炮击。炮火连绵,雷鸣般的爆炸声回荡在天际。持续了30分钟的炮击,给敌方造成了重大的打击,摧毁了谅山北部几乎所有的交通要道。
3月2日中午11点,55军军长朱月华下令全军发起总攻。不到半小时,55军成功占领了谅山北市区。敌军则借着奇穷河大桥迅速撤退。而朱月华也巧妙地通过炮击切断了敌人的后路,避免了大规模的伤亡。尽管越南是挑起冲突的一方,但朱月华依然尽量避免对无辜士兵的伤害,避免让他们陷入更大的困境。
占领谅山北市区后,55军准备越过奇穷河,继续推进。但在南市区的战斗中,他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根据当时的作战计划,我军各连队通常是以小队形式推进,只有遇到顽敌时,才会迅速集结。为了尽可能通过心理战达到“兵不血刃”的效果,每个连队都会带几名俘虏,并由懂越南语的战士在喇叭里高喊,试图迫使敌军投降。
然而,越南的反击来得更猛烈,特别是163师的尖刀连,在进入谅山机械厂附近时,突然遭遇猛烈的攻击,7名年轻战士英勇牺牲。通过侦查,连长得知,敌人的火力正源自三清洞。
三清洞的敌军显然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队。经过侦察,发现敌人不仅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防御工事坚固,想要一口吃掉这块硬骨头并不容易。面对这种局面,连长决定将敌情层层上报。在得知敌人使用了化学武器后,55军军长朱月华愤怒不已,并迅速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全歼三清洞的敌军。
于是,163师师长边贵祥将战斗任务交给了489团1营,开始了艰难的攻坚战。三清洞的防御工事极其坚固,越南的士兵都身经百战,尤其是第三步兵师的老兵们,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三清洞内外地形复杂,地下洞道纵横交错,使得我军进攻面临巨大挑战。
经过周密的布置,许远然指挥的1营发起了试探性进攻。敌人顽强反击,但经过一轮炮火打击后,敌人终于缩回了防线。为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边贵祥命令部队使用火焰喷射器进行进攻,将敌人的最后防线一一摧毁。最终,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战斗,三清洞彻底沦陷。
可惜,由于敌人大量的弹药和设备在高温下引发了剧烈爆炸,整个洞窟最终被彻底摧毁。许远然只得在战报上写下“歼敌数量为0”。当报告交上去后,边贵祥觉得不妥,联系了许远然。然而,许远然坚持认为,战斗结束后无法清点敌人数,这才是真实的情况。
尽管如此,许世友收到的报告依然表示赞赏,我军指挥员的诚实与可靠为这场战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时,越南总统黎笋仍不敢相信三清洞的失败。当他亲自飞到现场查看时,看着那片废墟,他终于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
发布于:天津市和兴网-股票配资排排-首选配资炒股网-在线炒股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