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微信推荐机制的更改
如果您喜欢敝号
请进入敝号页面点亮“星标”
文/鹰眼荷鲁斯
人渣汉奸冉闵经过网络包装变成汉民族的民族英雄,是21世纪简中网络最大的笑话之一,堪与“东林误国,阉党救国”相比。本文详细介绍冉闵的一生及其屠胡的原因和对屠胡的后悔,打破“冉闵拯救汉族”的无稽神话。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自互联网媒介兴起不久,有关冉闵的诸多神话便甚嚣尘上。在许多充满廉价煽情的网络文学中,这位凶残暴虐的屠夫竟完成了形象蜕变。直接从历史长河中的小角色,升格为力保北方人的天降伟人,民族救星。
可惜,冉闵的本质还是屠夫与投机主义者,其所作所为反而证明这个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
展开剩余94%双手沾满汉人鲜血的汉奸
在局势纷乱复杂的南北朝,几乎所有将领都是能撑起一方天空的狠角色。他们既能为眼前的利益而短暂联合,也可以在局势突变后反目成仇。
他们彼此间的最重要纽带,是类似家族血缘和集团世系的个人效忠,并无后世人所想象出来的民族主义与人种体质学执念。唯一的路径区分,就是选择南下保卫建康宫廷,或是留在北方继续参与搏杀游戏。
当我们翻看有关冉闵的历史记录,就能发现他的家族选择后者,经常与衣冠南渡的偏安正统东晋为敌。毕竟,他的父亲冉瞻,本就是羯胡首领石虎的养子。
冉闵的老爹不仅甘愿为庇护自己的集团效犬马之劳,还往往以干爹赐姓后的“石瞻”招摇过市。这样一位深得胡人大佬器重的军头,根本没动力做“反胡义士”,不到迫不得已也不会去弃暗投明。
石瞻就是拿南方同族的人头为自己的晋升铺路高走:公元324年,石瞻就以后赵统帅的身份南下,率军从东晋手中夺取淮北重镇下邳。接着又领兵劫掠附近的兰陵,并在著名的彭城击败晋军将领刘续。此后数年,他又先后击杀兖州刺史檀斌、打败河南太守王瞻,还将收复兰陵的东晋军队给再度驱逐。最后是为羯胡对抗匈奴旧部而战死,堪称如假包换的胡赵忠烈。
受此影响,年轻的冉闵从小就浸染在胡风中。特别是在父亲死后,直接被石虎当孙子辈收养,接受如假包换的蛮族式军事教育。
成年后的冉闵在羯人旗下大展拳脚,带兵攻略东晋治下的荆州要地,随后强行将7000多户俘虏押往河北、辽东开垦,继续为后赵政权固守自己的北方边界。在后赵内部,冉闵是人人敬畏,胡汉将领都很害怕的猛将:
及败梁犊之后,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
因此,对当时的南朝士人而言,冉闵绝对是不折不扣的恐怖屠夫。他本人更是在后赵宫廷中权倾一时,地位堪比那些根正苗红的至高皇族。到了这一步,冉闵怎么看都不像是杀胡的大汉天王。
薛定谔的屠胡
那么,这位如此忠于后赵政权的石闵,为何会在后来对有恩于自己的羯胡大开杀戒?完全是因为纯粹的权力斗争!
公元349年,随着老皇帝石虎驾崩,新君石遵成为与冉闵打交道最多的羯胡首领。此人既要顾及家族成员的关系和面子,又担心自己的地位会受到削弱或威胁,因而搬出前后不一的矛盾政策。例如先是破天荒的将石闵从养侄子提升为太子,接着又重新用亲儿子石衍予以替代。
和4~5世纪亚欧大陆上许多突然占据农耕区的蛮族国家类似,短时间内吃掉大量土地之后没有时间建设政治文化,导致制度基本上是弱肉强食的暴力法则,杀人斗狠流行。
在这种政治氛围下,国王和太子作为最高军头自然压力爆炸,所以很容易出现暴饮暴食,酒池肉林,朝令夕改或者杀人的癫狂行为,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释放压抑,发泄兽性:比如《晋书·石虎传》记载:
后赵太子石邃总管百官之后,荒淫无道,常常在夜间到臣子的家里,奸淫他们的妻妾。他还要求宫内的美人梳洗打扮,然后割下她们的头颅,洗掉血污,放在盘子里观赏。更有甚者,他宫内常住有尼姑,对于貌美者先奸后杀,并将她们大卸八块与牛羊肉混煮,并且在晚餐时分,石邃叫来所有亲近大臣,每人桌前摆了一大盆香气四溢的肉。石邃命令大臣们将盆里肉吃光,大臣们不敢不从。石邃也端起自己桌前的肉,就着美酒大口吞咽。待他喝尽最后一滴汤汁后颇有兴致地发问:“谁能告诉我今天这碗里是什么肉么?”大臣们有的说是羊肉,有的说是牛肉,有的摇头不答,还有的按腹低头不语。石邃听后一阵狂笑:“只猜对了一部分,有一种更加滋补的肉你们没猜到。”说完脸上露出诡秘而得意的笑容:“那就是年轻貌美的尼姑肉!”
和这些在现代人看来是精神病和反人类者的人当结义父子和结义兄弟,冉闵的被废并不奇怪,但如此多的变态行为必然多次刺激了冉闵的精神,导致其冲动易怒的性格。
特别是之前一直效忠的石遵,曾经给冉闵画饼说:“努力吧!事成之后,我就让你做太子。”
得而复失的皇位,还有后赵皇族放荡到瞠目结舌的奢侈生活,让冉闵痛感被戏耍和蒙羞。
丢失了太子之位后,后赵还是由石闵总揽内外兵权,他安抚手下的将士,奏请让他们全都出任殿中员外将军,封爵关外侯。
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劝石遵应该逐渐剥夺石闵的兵权。太宁元年(349年)十一月,石遵与其兄石鉴及母亲郑樱桃商议诛杀石闵,郑樱桃认为石遵之所以能够即位,石闵有功劳,不可杀他。但是,石鉴却将此事密报石闵。
石闵在李农的支持下,发动政变诛杀郑樱桃、石遵与太子石衍,改立石鉴为皇帝。石闵被任命为大将军、武德王,掌控大权。石遵在位一百八十三天。此时石虎之子、新兴王石祗驻守襄国。
此时,冉闵大概还没有到要和后赵皇族彻底翻脸的地步,此时他想的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如此,但是对于不是真的羯族赵家人的冉闵,真的胡人皇族一百个不服气,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河东太守石晖等石氏皇族谋杀石闵,失败被杀。
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集结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人居住的区域,也想杀掉石闵等人。当时石鉴正在中台,孙伏都带领三十余人想登台挟持石鉴而发起进攻。
石鉴见孙伏都在破坏阁道询问原因。孙伏都说:“李农等人谋反,已经聚集在东掖门,我带领着卫士,谨先告知你。”石鉴还说:“你是功臣,要好好地效力朝廷。我从台上观望着你,你无须考虑尚未向我报告。”
于是孙伏都及刘铢带领士众攻打石闵和李农,未能获胜,驻兵凤阳门。反过来,冉闵、李农带着数千士卒毁坏了金明门而入宫。石鉴害怕冉闵会杀了自己,打开宫门接纳他们,对他们说:“孙伏都谋反,你们应当立即讨伐他。”冉闵得到了报告之后,进攻杀了孙伏都,从凤阳门至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石闵发布命令告知宫廷内外,六夷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
也是这次之后,石鉴的暧昧态度,让冉闵意识到:胡人都不肯为自己所用,“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也就是说冉闵的暴走其实是自己生命直接被威胁,和被石鉴谋刺导致,这些刺激让冉闵率部开启屠夫模式,对后赵的非汉族人口展开针对性捕杀:
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不仅有单日屠戮数万的数据,冉闵还亲自操刀下场示范,在较短时间就创下据说是20万人的记录。这样的屠杀从普通汉民的角度看多少有报复式反击的意图在,但是对于冉闵而言,和曾经的结拜家人反目绝非出于民族大义,而是权力斗争的结果。
由于冉闵随时会面临外戚与其他封疆大吏们的反攻倒算。这就不得不经常加码优惠政策,对任何敢于杀死羯族的文武官员,乃至地方上的割据势力许以高官厚禄。广大夹在其中的汉民,也并没有因屠胡而翻身做主人。一些人仅仅是因为鼻梁较高、胡须密集,就被人杀掉后拿来充当领赏依据。至于被冉闵拥立上台的石鉴,依然是唯一合法的后赵皇帝,只不过彻底沦为了棋子和人质,没有实际作用。
只要了解过南北朝时代的族群文化构成,就不会对冉闵的选择有太多疑问。须知, 冉闵的杀伐对象,主要是忠于后赵政权的羯族成员。而在当时的淮河以北,还遍布着大量来源各不相同的胡人集团。除最早南下的匈奴部落外,还有晚到一步的鲜卑新贵,以及自河西山地东进的羌氐人口。由于普遍较为善战,往往被各政权视为较好的屯田、募兵对象。即便是原先的汉人大族,也要在乱世中与他们合连纵横,并在风俗和血统上相互影响。
倘若有任何人真心实意的严格执行屠胡,只怕会立刻激起绝大部分区域的激烈抵抗。更何况冉闵自己也源于胡化家庭,亲戚、属下和同僚也多有胡风影响,总不能为权宜之计而挥刀自宫。所以冉闵杀人只是清洗了邺城周围的胡人,在广大地理范围内影响有限,而且给自己拉满了仇恨值。
军政失败的暴君
冉闵对胡人痛下杀手,如果说杀人是带领汉族军民发泄式出气,那么他接下来的举动才是终极目的:将自己和自己的血脉扶上高位。
后赵青龙元年正月,冉闵想“灭去石氏之迹”,以谶文中有“继赵李”的说法,改自己的姓氏为“李”,实行大赦,又改年号为青龙。此时,冉闵应该还是不敢一步到位,于是先用改年号的方式测试服从度和潜在的反抗,并且从舆论上为后来的行为做准备。
这时,石琨及张举、王朗率军七万攻打邺城,冉闵带领一千余名骑兵亲自出战,冉闵手执两刃矛,飞驰进攻。石琨等“皆应锋摧溃”,被斩首三千级。随后,冉闵与李农带领三万骑兵讨伐占据石渎的张贺度。
邺城中的石鉴对于冉闵的屠杀深感不安,这个橡皮图章开始行动,他秘密派遣宦官送信召张沈等,让他们乘虚袭击邺城。宦官把此事报告给冉闵、李农,二人迅速回城废杀石鉴,又将石虎的孙子三十八人杀死。至此在邺城的石氏家族被全部消灭。
没有了最后的阻碍,晋永和六年,350年,司徒申钟、司空郎阗等四十八人尊冉闵为帝,冉闵推脱说:“我们原是晋朝的人士,如今晋皇室尚在,我希望和诸君一起州郡而治,各自称为牧、守、公、侯,然后上表迎接晋朝天子还都洛阳,你们觉得如何?”
尚书胡睦进言说:“陛下圣德顺应天意,理应登上天子之位。如今晋氏衰败,远逃江南,怎么能驾驭英雄,统一四海!”
石闵说:“胡尚书之言,真可谓识时务、知天命。”
于是冉闵在邺城的南郊登上帝位建立魏国。冉闵派人持节赦免各地抵抗势力,但各势力多不归从。
这时候,由于北方各胡人集团依旧存在,所以冉闵想到了他和他父亲殴打过的东晋,冉闵派使者到长江岸边,告诉东晋守军:“叛胡扰乱中原,如今我已消灭了他们。如果能共同征伐的话,可以派遣军队前来助战。”
但很显然,冉闵推脱称帝但还是自立的行为,让江东士大夫不会相信投机家和冒险分子的鬼话。不仅如此,东晋趁着石赵攻击冉魏的都城邺城的时候北伐,晋庐江太守袁真攻打冉魏的合肥,拘捕了冉魏南蛮校尉桑坦,并且带着当地百姓撤回南方。
而且,冉闵的外部威胁没有消除:晋永和六年,350年的三月,石祗听说石鉴已死,于是派其相国石琨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邺城,进驻邯郸。石祗的镇南将军刘国从繁阳前来与石琨会合。冉闵在邯郸大败石琨,斩杀万余人。刘国退回繁阳驻守。
张贺度、段勤与刘国、靳豚在昌城会师,准备进攻邺城。冉闵派尚书左仆射刘群担任行台都督,命部将王泰、崔通、周成等率领十二万步骑兵驻扎黄城,自己亲率八万精锐随后进军,在苍亭展开大战。张贺度等人大败,阵亡二万八千人,冉闵军追击至阴安乡斩杀靳豚,全俘其部众,凯旋而归。
此时冉闵麾下军队达三十余万,仪仗钟鼓连绵百余里,即使后赵石氏鼎盛时期也未能超越。冉闵从苍亭返回后,举行饮至之礼庆功,整顿九品官制,按才能授予官职,许多寒门儒生得到显要职位,一时居然有人比之为魏晋开国之初的盛世。
永兴元年(晋永和六年,350年)十一月,冉闵带领十万步骑到襄国攻打自立为皇帝的石祗,任其子太原王冉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把一千名归降的胡人分配到他麾下,册封他为“大单于”,并用1000名胡人士兵充当其儿子的私人卫队。
也就是说,冉闵不仅对胡人亲卫更加信赖,还为至亲后代选择了匈奴式的至高封号。是的,大家没有看错:老子当中原皇帝,儿子统领并统战胡人,也许是冉闵想设置一种胡人的最高领袖是汉人最高领袖的儿子的逻辑,让匈奴单于给中原皇帝当儿子当孙子。
此时距当初杀胡的时间还不满一整年。士大夫站出来辩经,提醒已经有了杀胡举动在前,所以不要重用胡人,反而被暴怒的冉闵下令屠戮全家:“光禄大夫韦謏启谏甚切,闵览之大怒,诛謏及其子孙。”
冉闵围攻襄国一百多天,修筑土山、挖掘地道,甚至建造房屋、就地耕种,摆出长期围困的态势。石祗十分恐惧,于是去掉皇帝称号,改称赵王,并派遣使者向鲜卑慕容儁、羌人姚弋仲求援。此时,石琨从冀州赶来支援石祗,姚弋仲也派其子姚襄率领三万八千骑兵从滆头赶来,慕容俊则派将军悦绾率三万精兵从龙城出发,三方援军合计十余万人。
冉闵派车骑将军胡睦在下场长芦阻击姚襄,将军孙威在黄丘抵御石琨,但两军均被击败,几乎全军覆没,胡睦、孙威单骑逃回。石琨等援军逼近,冉闵准备亲自出战,卫将军王泰劝谏道:“石祗已是穷寇,只能寄希望于外援。如今强敌云集,正想引诱我军出战,以便前后夹击。我们应当坚守营垒,暂不出战,观察形势再行动,以挫败他们的计划。陛下亲自出征,若稍有闪失,大势将去!请务必谨慎,不要出战,臣愿率诸将为陛下破敌。”
冉闵本想听从,但僧人法饶却说:“太白星行经昴宿,天象显示胡王当灭,此战必胜,不可错失良机!”冉闵听了老神棍的忽悠,于是奋袖高呼:“我意已决,敢劝谏者斩!”于是全军出击,尽锐出战!
姚襄、悦绾、石琨三面夹击,石祗又从背后突袭,冉闵军大败。冉闵躲入襄国行宫,仅率十余骑逃回邺城。投降的胡人栗特康等冉闵太子的近卫纷纷造反,他们抓住冉胤及左仆射刘琦等人,押送石祗处全部杀害。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将军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文武官员及将士战死者十余万,冉魏政权几乎覆灭。
此后,各地盗贼蜂起,司州、冀州发生大饥荒,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状。因为自后赵石虎(季龙)末年,冉闵为收买人心,封赏各割据势力和百官,将国库物资尽数散尽,导致国家储备空虚。他不断与羌、胡各族交战,几乎每月都有战事。青州、雍州、幽州、荆州等地的移民以及氐、羌、胡、蛮各族数百万人纷纷返回故土,道路上人流交错,互相劫掠,加之饥饿、瘟疫,最终能活着回到家乡的仅有十分之二三。中原大乱,农田荒废,无人耕种。
冉闵看到国家丧失根基,生产的财富根本跟不上自己的消耗速度,于是后悔莫及,他又发火处死法饶父子,并肢解其尸,同时追赠韦謏为大司徒。
石祗在联合各军击败冉闵后,趁胜派将军刘显带领七万士众攻打邺城。当时冉闵潜还邺城,无人知晓,内外议论纷纷,都以为冉闵已死。射声校尉张艾劝冉闵亲出郊祀,以此安定众心。冉闵亲自出面压制了谣言。
刘显率军驻扎在明光宫,距离邺城仅二十三里,冉闵心生畏惧,召见卫将军王泰商议对策。王泰因之前自己的建议未被采纳而心怀不满,便借口疮伤严重,拒绝参与议事。冉闵亲自前去探望,王泰仍坚称病重无法行动。冉闵大怒,返回宫中,对左右侍从说道:“这个巴蜀奴才,难道我非得靠你才能活命吗?等我先灭了这群胡人,回头再砍了王泰的脑袋也不迟!”
于是,冉闵集结全部兵力出战,大败刘显军,一路追击至阳平,斩杀三万余人。刘显惊恐万分,暗中派使者向冉闵请降,并承诺杀死石祗作为投名状。冉闵收兵返回邺城。此时,有人举报王泰暗中招揽关中秦人,意图叛逃,冉闵大怒,处死王泰,并诛灭其三族。
不久,刘显杀死石祗及其太宰赵鹿等十余人,将首级送至邺城,并送来人质以示归顺。骠骑将军石宁逃往柏人。冉闵下令将石祗的首级在闹市中当众焚烧。
虽然对胡人作战胜利多于战败,但是谁都觉得跟着这个武夫皇帝没有好下场,主要是政权辖区内经济崩坏,急需外界的经济输血,否则连政权的运作都难以维系。
于是,原后赵兖州刺史刘启投降东晋;冉魏政权的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都携城投降东晋;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拘捕洛州刺史郑系,携三河归顺东晋。
在此期间,前燕军兵分两路,一路在慕容恪的率领下,招降了赵郡、中山郡;另一路在慕容评的率领下抵达南安,并且击斩了前来迎战的冉魏将领王午部将郑生。冉闵即将迎来自己的穷途末路。
慕容氏吊民伐罪
永兴三年(晋永和八年,352年),刘显率众攻伐常山郡,常山太守苏亥向冉闵求救。冉闵留下大将军蒋干等辅佐太子冉智守卫邺城,自己亲自率领八千骑兵解救常山。
随后,刘显委任的大司马王宁举枣强向冉闵投降。冉闵收编了王宁剩余的部众,进击刘显并将其打败,追击溃卒直至襄国。此时,刘显的大将曹伏驹打开城门接应冉闵,使他顺利进入襄国,诛杀刘显及其公卿等一百余人(关于冉闵诛刘显的时间,有正月、二月、三月等不同说法),焚烧了襄国的宫室,把当地百姓迁徙到邺城。
冉闵攻克襄国后,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只能出城,率军活动于常山、中山一带取粮。后赵立义将军段勤聚拢胡、羯部众一万余人保据绎幕县,自称赵帝。
当时,慕容儁已经攻占幽州、蓟城,并进军冀州。冉闵率骑兵迎战,在魏昌城与慕容恪相遇。冉闵的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劝谏道:“鲜卑军乘胜而来,士气正盛,不可硬拼,不如暂避锋芒,待其锐气消退后再集结兵力反击,方可取胜。”冉闵大怒:“我率大军出征,就是要平定幽州,斩杀慕容儁!如今遇到慕容恪就退缩,天下人岂不耻笑我?”于是与慕容恪交战,十战十胜。
虽然如此,不过所谓的十次胜利可能是小规模的前锋接战,冉闵作为熟悉胡人战术的军阀,在硬碰硬方面确有所长。
慕容恪见难以取胜,便用铁链将战马连成方阵,挑选五千名善射且勇猛的鲜卑士兵列阵推进。冉闵所骑的赤马名为“朱龙”,能日行千里,冉闵左手持双刃矛,右手执钩戟,斩杀鲜卑士兵三百余人。然而不久,燕军骑兵大举包围,将冉闵重重围困。冉闵寡不敌众,奋力突围向东逃去,跑了二十多里,战马突然暴毙,最终被慕容恪擒获。董闰、张温等人也被俘,一同被押送至蓟城。
慕容儁命人押冉闵上殿,讥讽道:“你不过是个奴仆出身的下等人,怎敢妄自称帝?”冉闵答道:“天下大乱,你们这些夷狄禽兽尚且敢篡逆自立,我乃当世英雄,为何不能做皇帝!”慕容儁大怒,命人鞭打冉闵三百下,随后将他押往龙城,在慕容廆、慕容皝的庙前献俘。(大司马按:慕容氏的汉化程度远高于冉闵,且行仁政,冉闵这番碰瓷毫无道理可言。)
冉魏灭亡,玉玺归晋
与此同时,慕容儁派慕容评率军围攻邺城。刘宁及其弟刘崇率领三千胡骑逃往晋阳,邺城陷入饥荒,石虎时期的宫女几乎被士兵们吃光。冉闵的儿子冉智年幼,蒋干派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向晋朝求援。濮阳太守戴施从仓垣进驻棘津,扣留刘猗,要求交出传国玉玺才肯出兵。
刘猗让缪嵩回邺城复命,蒋干犹豫不决,戴施便率百余名壮士进入邺城,协助防守三台,并欺骗蒋干说:“先把传国玉玺交给我。如今敌军在外,道路不通,暂时无法送去。等拿到玉玺,我立刻上报天子。天子知道玉玺在我这里,必会相信你们的诚意,派兵送粮救援。”蒋干信以为真,交出玉玺。戴施表面上派督护何融去迎粮,暗中却让人将玉玺送往东晋都城。
最终,长水校尉马愿、龙骧将军田香打开城门投降慕容评。戴施、何融、蒋干等人用绳索缒城而下,逃往仓垣。慕容评将冉闵的妻子董氏、太子冉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攸、中书监聂熊、司隶校尉籍罴、中书令李垣及一众王公大臣押送至蓟城。尚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不愿投降,皆自杀。
冉闵建立的魏国政权,在大浪淘沙的乱世中坚持的时间并不长。当初的不义之举,就是他彻底败亡的根本性诱因。至于惨遭针对的羯人,同样没有被彻底消灭,还先后诞生出尔朱荣与侯景这两位风云人物。前者在洛阳附近的河阴之变中重创北魏皇室,后者也在建康打残了南梁士族,从根本上加速了整个南北朝时代的终结步伐。一些后代流传至隋唐,还有为先祖建立祠堂。
正因如此,作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诸多北方冒险家之一,冉闵的大部分作为和其他胡人军阀区别不大:无论是杀胡人还是开九流取士,还是让太子当单于,招募胡人卫队,本质上属于权宜之计。如此反复无常绝非有恒产有恒心的汉家英雄。
如果说反复无常是权宜之计,从深层次说,冉闵期没有真正意义上重建北方秩序的必要能力:政治素养、汉族传统的文化积淀以及对南北方士族的号召能力,还有建立牢固的军事供给体系,从长远来说还有跨越族群矛盾的藩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从现有记载看冉闵一项都没有。
在已经继承了后赵烂摊子的经济烂摊子的前提下,从他用人的态度反而证明这个人性格冲动暴躁,容易气血上头,和胡人君主一样偏执地迷信巫术说明其缺乏文化根底,更加增加了其政权的不稳定性。
历史上的众多文人墨客和政治煽动家,都会对其人采取无视态度。比如一直以胡人为死敌的东晋等南朝政权,就没有任何招揽、褒奖冉闵的举动。房玄龄在自己主持编纂的《晋书》中直言不讳,将冉闵的种种暴行都记录在案。以反胡为口号的朱元璋和清末革命党也没有发掘其事迹作为舆论弹药。反倒是不学无术的网络人士,将冉闵推到了空前高的地位上。
自互联网媒介兴起不久,有关冉闵的诸多神话便甚嚣尘上。在许多充满廉价煽情的网络文学中,这位凶残暴虐的屠夫竟完成了形象蜕变。直接从历史长河中的小角色,升格为力保北方人的天降伟人,民族救星。
可惜,冉闵的本质还是屠夫与投机主义者,其所作所为证明这个人并不是什么英雄。
发布于:北京市和兴网-股票配资排排-首选配资炒股网-在线炒股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